- 祁立波;郭敏强;姜鹏飞;王绅;傅宝尚;孙瑞;
以吸湿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海苔的吸湿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制作海苔的最佳工艺条件。辅料添加比例为食用盐1.13%、芝麻油1.33%、羧甲基纤维素钠0.66%;烘烤最佳条件为烘烤时间101 min、烘烤温度111℃、烘烤风力12 m/s。该工艺条件下,海苔吸湿率最小,口感酥脆,12 h海苔的吸湿率为4.94%。通过低场核磁检测海苔在真空条件下水分变化,发现海苔主要以不可移动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海苔中不可移动水质量分数增大,结合水质量分数减小。海苔基本成分质量分数为粗蛋白10.2%、粗脂肪2.9%、水分10.5%、灰分5.9%、糖类69.5%。
2019年06期 v.38;No.170 39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婷婷;齐洪庆;李月;丛丽娜;刘冰南;李成;
采用RT-PCR技术从仿刺参肠道组织中克隆了过氧化氢酶(Aj-CAT)蛋白的编码序列(CDS)。通过PCR扩增,成功构建了含有Aj-CAT编码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c-Aj-CAT。通过热激法获得用于外源表达仿刺参过氧化氢酶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T28c-Aj-CAT。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发现,基因工程菌能够在体外成功地表达融溶状态的仿刺参过氧化氢酶蛋白。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经200 mmol/L咪唑洗脱后,成功得到纯度为97.6%、能够清除过氧化氢的Aj-CAT蛋白。
2019年06期 v.38;No.170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兴;陶敏;方程;陈晓艺;
从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群中筛选出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命名为Sphingomonas sp. CX7,并对该菌株进行了性质表征。以添加0.1%微晶纤维素的葡萄糖培养基培养CX7,测定CX7产纤维素酶能力。将CX7与生孢噬纤维菌混合培养,研究其对后者降解纤维素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CX7能够产生少量的外切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不具有单独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但能够与生孢噬纤维菌协同作用,提高后者降解纤维素的效率。还研究了CX7利用多环芳烃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CX7可在以萘或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500 mg/L,不能在以联苯或溴实验氨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2019年06期 v.38;No.170 403-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1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雪莹;宿承璘;高子晴;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实验室筛选鉴定的菌株Paraburkholderia caffeinitolerans CF3咖啡因降解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检测降解率和生物量,确定了菌株CF3降解咖啡因最优条件为咖啡因质量浓度1 g/L、初始pH 4.5、培养温度30℃、转速190 r/min,在此条件下,咖啡因降解率可达99.5%。利用HPLC分离鉴定咖啡因降解物,在胞外培养液中检测到可可碱、副黄嘌呤和7-甲基黄嘌呤,因此确定菌株CF3是通过N-脱甲基途径降解咖啡因。
2019年06期 v.38;No.170 408-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蔚永宁;关宇;宫玉辉;汪源浩;李沅;谭凤芝;
以红麻芯为基材,采用碳化-磺化法制备了磁性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能谱、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纤维素水解反应来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中的Fe以Fe_3O_4的形式存在,并包含羟基、羧基、磺酸基等酸性基团。当水解时间为60 min、水解温度190℃、纤维素10 g/L、催化剂与纤维素质量比2∶1、催化剂表面酸1.4 mmol/g时,纤维素转化率可达96.6%,葡萄糖产率达42.8%。水解反应结束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催化剂可快速与反应体系分离。
2019年06期 v.38;No.170 412-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子健;李沅;赵恒;刘兆丽;
用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分别与溴代十二烷(DB)、溴代十四烷(MB)、溴代十八烷(SB)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DB)、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MB)、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SB) 3种碳数不同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再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DMDB、DMMB、DMSB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单体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性能优异的苯丙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粒径、乳胶膜吸水率等进行了研究。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引发剂KPS质量分数0.47%,聚合温度83℃,乳化剂质量分数1.38%;在该条件下最大转化率为95%。粒径由小到大依次为DMDB、DMMB、DMSB,转化率由低到高为DMDB、DMMB、DMSB,吸水率由高到低为DMDB、DMMB、DMSB。
2019年06期 v.38;No.170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3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陆雨婷;韩金山;杜倩瑶;汪源浩;李沅;曹亚峰;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与羟乙基磺酸、柠檬酸等反应制备了淀粉基固体酸催化剂;通过红外光谱、热重、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等对固体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将壳聚糖溶解在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进行氨基的质子化,在微波辅助条件下研究了淀粉基固体酸催化剂降解壳聚糖制备D-氨基葡萄糖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固体酸用量对壳聚糖降解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 min、微波功率400 W、固体酸与壳聚糖质量比0.1∶1时,淀粉基固体酸降解壳聚糖制备D-氨基葡萄糖的产率达到95.3%,淀粉基固体酸催化剂在循环使用6次后仍可保持很好的反应活性。
2019年06期 v.38;No.170 42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琛;韩慧滨;马红超;张新欣;马春;董晓丽;张秀芳;
以硼酸和尿素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获得了纳米片组成的花状氮化硼颗粒,并考察了该氮化硼修饰对碳糊电极溶出伏安法检测铅离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氮化硼修饰能够显著提高碳糊电极对铅离子的检测灵敏度。当氮化硼投加量为10%、电解质(KCl)的pH和浓度分别为2.0和0.1 mol/L,于-1.0 V电位下预富集360 s,电极有最佳的铅离子检测灵敏度。在此条件下,Pb~(2+)的线性范围为0.2~5 mg/L,灵敏度为17.29 mA·L/mg。
2019年06期 v.38;No.170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丽华;王晶晶;张雪飞;
为解决普通层合间隔复合材料抗冲击损伤差、层间强度低、易剥离或开裂、整体性差等问题,采用383 tex玄武岩长丝纱为经纬纱,在普通织机上经合理设计低成本织造3D机织间隔织物。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3D机织间隔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同高度、不同横截面形状的3D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矩形截面比锯齿形截面的3D机织间隔复合材料有更好的抗弯曲性能。在同一作用力下,组织循环个数越多,3D机织间隔复合材料的支撑结构越多,材料的最大弯曲载荷越大,即抗弯曲性能也越强。相同截面形状、不同间隔高度的3D机织间隔复合材料,间隔高度越高的具有更大的弯曲载荷和吸收能量。两种横截面的材料破坏模式都是材料上表层压缩破坏,下表层拉伸破坏,而连接层压缩破坏。
2019年06期 v.38;No.170 4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云;夏英;霍阳;范志勇;高媛美;吴欣怡;
采用溶液插层法,以有机蒙脱土(OMMT)改性PVC/PGMA半互穿交联体系,制备一种semi-IPN PVC/PGMA/OMMT薄膜。研究了改性前后蒙脱土对薄膜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蒙脱土经有机化改性后,插层剂成功插入到蒙脱土中,层间距由1.24 nm扩大到2.07 nm;当OMMT用量为1.2%时,semi-IPN PVC/PGMA/OMMT薄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到20.87 MPa和489.77%,分别提高了27.41%和3.08%;改性后半互穿薄膜的热稳定性也得到改善。
2019年06期 v.38;No.170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会涛;张鸿;陈涛;曹仕文;孟驰涵;
为提高海藻酸钠(SA)纤维的强度,以SA为第1组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第2组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水为溶剂,采用"一锅法"经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纺丝液;以氯化钙水溶液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得到具有PEGDA化学交联和SA离子交联双网络互锁结构的SA/PEGDA复合纤维。采用数显黏度计、电子单纤强力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纺丝溶液的流动性能和改性纤维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及表面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柔性大分子链PEGDA的引入,纺丝液表观黏度大幅降低,当PEGDA质量分数为15%,表观黏度由纯SA溶液的7.53 Pa·s降至1.00 Pa·s;1倍牵伸下,PEGDA质量分数为10%时,SA/PEGDA复合纤维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2.64 cN/dtex,相比于纯SA纤维提高了21.1%;SA/PEGDA复合纤维内部分子链主要以非晶聚集态形式存在,随着PEGDA含量的增加,纤维内部微晶区的比例增大;PEGDA的引入使SA/PEGDA复合纤维表面沟槽宽度略有降低,表面原纤化结构减少,表面变得更为致密光滑。
2019年06期 v.38;No.170 44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0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昕;乔玉婷;刘敬肖;史非;冉帅;
为了获得同时具有红外遮蔽和光催化性能的钾钨青铜(K_xWO_3)粉体,以硫酸钾和钨酸钠为原料,草酸作诱导剂,通过溶剂热反应及还原气氛热处理合成了钾钨青铜粉体。利用XRD、TEM对所得K_xWO_3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多功能光化学反应仪测试其近红外遮蔽性能和光催化性能。XRD、TEM测试结果表明,钾钨青铜粉体的主晶相为K_(0.32)WO_3,粒径范围为5~80 nm;红外屏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浓度1.1 mol/L的草酸诱导合成的钾钨青铜粉体红外屏蔽性能最佳,在1 100 nm波长处的屏蔽率可达82%。此外,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钾钨青铜粉体降解罗丹明B速率高于铯钨青铜,光催化性能更优,因而在透明隔热及自洁玻璃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9年06期 v.38;No.170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晶晶;刘俊彤;陈青;解广波;张子俊;
以双酚A(BPA)为第一配体,1,10-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制备了Eu(BPA)_3phen和Tb(BPA)_3phen两种配合物粉体,通过不同比例共混获得多色彩可控光致发光稀土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SC)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的复合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呈规则几何形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初始分解温度为334℃,分解后的产物为稳定的氧化物(Eu_2O_3和Tb_2O_3);荧光光谱表明Eu(BPA)_3phen和Tb(BPA)_3phen分别发射明亮的红色和绿色特征荧光;在290 nm单一波长紫外光的激发下,复合配合物粉体依据铕和铽的比例不同发射出由红至黄再到绿色过渡的多种色彩的荧光。
2019年06期 v.38;No.170 45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