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工程

  • 酿酒酵母糖酵解途径的动态模拟

    张元圣;田晶;高鹏;

    利用葡萄糖脉冲对酿酒酵母厌氧连续培养物施加扰动,通过不同时间点取样,定量细胞内外主要化合物的含量。利用测定的数据和细胞内糖酵解途径模型进行各反应途径的参数估计,结果发现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接近。代谢控制分析发现,糖酵解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和己糖转运系统具有较大的通量控制系数。随机改变细胞内外化合物的浓度对细胞能荷状态的模拟结果显示,酿酒酵母能在1min内将细胞的能荷状态恢复到初始水平。

    2016年05期 v.35;No.151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冻干奶粉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和O111的检测方法

    曹文博;郑秋月;张公亮;侯红漫;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一种检测冻干奶粉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方法。通过传统培养法将大肠杆菌O157和O111分离纯化,根据大肠杆菌O157和O111的两对特异性基因rfbE和wbdl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RT-PCR检测;由于该大肠杆菌可能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对STEC的特异性毒力基因stx1、stx2b、eae设计引物和探针并检测。结果表明,该冻干奶粉样品中含有大肠杆菌O157和O111,且致病菌O157检出毒力基因stx1、stx2b、eae,即产志贺毒素与黏附素,致病菌O111检出毒力基因eae,不产志贺毒素而产黏附素。该方法能准确分离大肠杆菌O157和O111,利用实时荧光PCR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快速检验致病菌及其特异性毒力基因。

    2016年05期 v.35;No.151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添加前体物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及动力学特征

    闫瑞;周广麒;

    研究腺苷等8种物质对Cordyceps militaris FFCC 5111液体发酵生产虫草素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发酵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添加腺苷、苯丙氨酸、腺嘌呤、甘氨酸和L-谷氨酰胺均可提高虫草素产量,其中添加腺苷1.5g/L的发酵液中虫草素产量最大,为772.5mg/L,是对照组的9.39倍。在50L发酵罐中,添加1.5g/L腺苷的麦芽汁培养基进行分批发酵,建立动力学模型,其拟合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8%,能良好地反映C.militaris FFCC 5111在补加腺苷的麦芽汁培养基中的发酵动力学特征。

    2016年05期 v.35;No.151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银杏花生酸乳的生产工艺

    曹笛;钱方;华雪蓉;赵晨晨;牟光庆;

    以脱壳银杏果和花生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银杏花生酸乳的最佳配方为:银杏花生与水质量比为1∶18,其中银杏与花生质量比为1∶6,花生乳与牛乳体积比为6∶4,加糖量为7%,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体积比1∶1,接种量3%,42℃恒温培养8h。在此培养条件下,得到的成品指标为酸度60~70°T,乳酸菌数大于1.0×106 CFU/mL。

    2016年05期 v.35;No.151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产琼胶酶培养基优化及其酶学性质

    修爽;贾馨媛;祖国仁;

    以琼胶酶的酶活力为指标,对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研究琼胶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营养组分为:酵母膏的质量浓度为12g/L,琼脂粉质量浓度为3g/L,NaCl质量浓度为45g/L,在该条件下酶活力达到7.689U/g。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7,在pH范围为6~8的内酶活性较稳定,温度在20~40℃时酶的稳定性较好,但温度达到80℃基本失活。

    2016年05期 v.35;No.151 328-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轻工与化学工程

  • 木素种类及聚氧化乙烯含量对木素基碳纤维前躯体性能的影响

    戴忠;王兴;唐彪;周景辉;

    以桉木木素和麦草木素为原料,聚氧化乙烯为助纺剂,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扫描电镜等考察了木素相对分子质量、结构、热稳定性及木素与聚氧化乙烯配比对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素分子质量越大热稳定性越好,愈疮木基和乙酰基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静电纺丝时碳纤维前躯体的形成;阔叶木木素制备的木素基碳纤维前躯体的形态因素优于草类原料;随着助纺剂聚氧化乙烯用量的增大,碳纤维前躯体的形态因素越来越好,纤维直径逐步加大,到达4%之后便不再对碳纤维前躯体产生影响。

    2016年05期 v.35;No.151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碱浸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徐铖;张健;李娜;平清伟;

    利用吸附性能强、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的硅藻土为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铅进行吸附研究。研究发现未经处理的硅藻土对铅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不明显,通过简单的碱浸处理工艺提纯后,其对铅的吸附效果明显改善。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吸附的最佳条件,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碱浸工艺的最优条件,最后利用SEM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的碱浸提纯工艺为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60℃处理90min。对于10mL的硝酸铅溶液(20mg/mL),在碱浸硅藻土用量0.06g、温度25℃和pH为5的条件下进行吸附,对Pb2+的去除率可达88.32%;SEM分析发现,碱浸提纯后的硅藻土表面上的被堵塞的孔隙被打开,部分杂质被去除,体系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得处理后的硅藻土吸附性能提高。

    2016年05期 v.35;No.151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大连海区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薛芒;成海丽;张乔楠;董晓丽;马春;

    对分布于大连海区的5个调查位点的潮间带的表层污染物中重金属Cu、Cd和Pb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大连海区潮间带的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低污染水平和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仅个别位点样品的Cu达到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有关。

    2016年05期 v.35;No.151 340-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秸秆基气凝胶的制备

    刘晓晖;韩永翔;于辛瑶;孙岩峰;谭凤芝;

    以高粱秸秆为原料,经粉碎、球磨处理后,采用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体系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处理后的秸秆在低温下溶解于氢氧化钠/尿素/硫脲/水体系中,通过溶剂置换、冷冻干燥制得纤维素气凝胶;考察了溶剂体系中氢氧化钠、尿素、硫脲用量对秸秆溶解效果的影响及温度对气凝胶制备过程和形成的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秸秆的溶剂体系最佳配比为氢氧化钠7%、尿素9%、硫脲10%,0℃时该体系中预处理后的秸秆溶解度可达56.4%。扫描电镜(SEM)和物理吸附分析仪(DET)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气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2016年05期 v.35;No.151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南方典型植物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

    徐威宇;付时雨;彭洋洋;刘浩;

    以南方典型植物大王椰、榕树和杧果树为原料提取α-纤维素,用硫酸水解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并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对比。经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大王椰、榕树和杧果树纳米纤维素纤维长度分别在50~400、50~350和60~120nm;热重分析结果表明,3种纳米纤维素的热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为杧果树、大王椰、榕树;红外分析表明,酸水解前后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保留完整;X衍射分析仪表明,酸水解前后晶型都保持了纤维素Ⅱ型的晶体结构,而且结晶度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2016年05期 v.35;No.151 347-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纺织与材料工程

  • 多层结构镀银聚酯导电纤维的制备

    宫玉梅;李轶文;赵娜;陈美妍;陈园余;张鸿;

    聚酯纤维经除油和粗糙化后,表面浸涂氧化铟锡(ITO)溶胶,经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ITO层,经SnCl2溶液敏化后浸入特定浓度的氧化-还原镀银溶液中,获得表面镀制银/ITO复合导电层的聚酯导电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复合导电层的厚度约为500nm,纤维表面银层平整,颗粒均匀。能量弥散X射线能谱测试表明,纤维表面银的质量分数可达87.44%。对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断裂强度为4.741cN/dtex,比原纤维下降约14%,纤维电阻率可低至0.21mΩ·cm。

    2016年05期 v.35;No.151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硬单体种类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膜性能的影响

    张鹏飞;刘国军;张桂霞;吴佳航;王妍;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硬单体合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单体种类及摩尔分数、热处理温度对聚合物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摩尔分数下,含AN的聚合物膜比含MMA拥有更好的拉伸性能,但在高摩尔分数下则呈现相反的规律。聚合物膜在进行热处理后,其拉伸性能呈现出相同的规律,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DSC分析显示,利用摩尔分数预测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Fox公式有更好的适用性。

    2016年05期 v.35;No.151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微波辅助合成金属取代的MAPO-5分子筛

    宋宇;董卉;王艾爽;唐雨微;于海洋;

    以异丙醇铝、磷酸为反应原料,三乙胺作为模版剂,在聚乙二醇(pEG)与水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体系中,通过引入过渡金属盐,功率800 W、180℃的反应条件下微波辐射60min,成功合成出过渡金属取代MAPO-5分子筛(M=Co,Fe,Mn,Cu)。采用XRD、SEM、ICP和TG-DTA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AFI型分子筛形貌及热稳定性有明显差异;在微波水热合成条件下,通过调变Mg(NO3)2的用量,能合成出具有特殊形貌的MgAPO-5分子筛。

    2016年05期 v.35;No.151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晶化时间对ZnO-BaO-B2O3-SiO2-TiO2系统玻璃析晶和性能的影响

    赵辉;王志强;张晶晶;齐亚军;吕双双;藏楠;

    ZnO-BaO-B_2O_3-SiO_2系统玻璃可作为钛酸盐功能材料的烧结助剂来使用,通过研究ZnO-BaOB_2O_3-SiO_2-TiO_2玻璃析晶性能,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钛酸盐功能材料的烧结助剂所起到的作用。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ZnO-BaO-B_2O_3-SiO_2-TiO_2系统玻璃析晶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的晶化时间对该系统玻璃的析晶行为、微观结构、热膨胀性能及其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中析出的是TiO_2晶体,随着晶化时间的加长,由单一的圆球状晶体转变为针状,晶化时间为18h时,TiO_2晶体颗粒发生团聚。晶化时间的延长,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及特征温度降低,化学稳定性变好。

    2016年05期 v.35;No.151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Bi2O3-P2O5二元系统玻璃性能

    李玉婷;臧楠;徐飞龙;张晶晶;王志强;

    采用高温熔融的方法制备xBi_2O_3-(100-x)P_2O_5二元系统玻璃,研究了Bi_2O_3含量变化对该体系玻璃的结构、热膨胀系数、密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在二元系统中随着Bi_2O_3含量的增加,熔融温度不断升高。当Bi_2O_3摩尔分数达到30%,在1 200℃下熔制且保温2h的玻璃液均化程度高、成玻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达到最好。随着Bi_2O_3含量的增加,热膨胀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Bi_2O_3摩尔分数为25%出现最小值。

    2016年05期 v.35;No.151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信息科学与技术

  • 基于单片机的LED植物补光系统

    赵杰荣;李永涛;李悠然;蔡东宁;曹帆;邹念育;王金鹏;

    为实现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按需精确定量补光,提出一种考虑植物不同生长期所需光质不同的LED补光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环境中不同光质的光照强度以及环境温度,根据系统预设算法精确计算作物实际需要的补光量,并以PWM调光方式控制通过LED的电流进而调控红、蓝LED植物补光灯的亮度。该补光系统可实现为植物提供最适合的光照条件的目标,不存在光源浪费问题,实现节能化精确补光。

    2016年05期 v.35;No.151 37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白光LED光源的地下停车场语音服务系统

    汪广业;高英明;王金鹏;陈艾琳;李萍;邹念育;

    针对地下停车场易造成车辆违停、摩擦、车位浪费等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白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的语音服务系统方案。根据光源特性设计了驱动电路和前置放大电路,并以51单片机控制器和ADAU1361音频编解码器为核心部件,组建了基于白光LED光源的语音通信实验系统。将地下停车场整体模型划分为多个空间单元,在空间单元内分别对照度均匀度和光功率分布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达到了照明和通信的基本要求。结果表明,使用功率为3 W的白光LED光源,有效通信距离可达3.4m,终端利用音频播放器可将语音信息清晰还原,信号传输波形无失真,实现了空间语音信号的单向通信,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2016年05期 v.35;No.151 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ZigBee与LabVIEW的温湿度检测系统

    祁建广;李宝营;李仁庆;

    针对目前温湿度有线检测系统的布线麻烦、成本过高、记录不及时等问题,设计了基于ZigBee与LabVIEW的温湿度检测系统。上位机硬件电路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和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SHT10连接组成温湿度的检测部分,与无线ZigBee收发器连接;下位机采用National Instruments LabVIEW软件实现无线传输至计算机,以直观的可视化界面显示和操作实现温湿度在线检测。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超低功耗、移动无线传输、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等功能特点。

    2016年05期 v.35;No.151 38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SVPWM逆变器死区补偿中的电流极性检测

    张展;高照阳;

    在分析SVPWM逆变器死区补偿的基础上,针对负载电流产生畸变,电流中含有谐波,导致不能精确判断电流的极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流极性检测的方法。与常用的利用电流矢量角来判断三相电流极性的方法相比,不需要过多的计算,方法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最后通过仿真证明此方法的正确性。

    2016年05期 v.35;No.151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双月刊,公开发行。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省一级期刊。主要刊载食品、发酵、造纸、纺织、轻工机械等学科领域的优秀研究论文。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2016年05期 v.35;No.151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连工业大学校园风光

    孙洪斌;

    <正>~~

    2016年05期 v.35;No.151 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