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工程

  • 海带浓缩调味汁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余洋定;李冬梅;启航;朱蓓薇;周大勇;

    以干海带为原料,采用水提法作为海带浓缩调味汁的生产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海带提取物得率和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总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海带浓缩调味汁的生产工艺条件。游离呈味氨基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料液比为7/125(g/mL)、提取温度为60℃、时间为60min时,海带提取物得率较高[(32.4±0.57)%],海带提取物中呈味游离氨基酸总量较大[(14 526.77±324.80)μg/g]。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海带浓缩调味汁产品,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具有鲜甜的海带风味,较适合工厂产业化的生产。

    2012年05期 v.31;No.123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高产S-腺苷蛋氨酸的酿酒酵母发酵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朱靖博;宋青楠;耿慧琴;许芹永;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和响应面法(RSM)对产S-腺苷蛋氨酸(SAM)的酵母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PB实验设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L-Met质量浓度、发酵时间是影响SAM胞内产量的3个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发酵产SAM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L-Met质量浓度为4.0g/L,发酵时间56h,发酵温度30℃,pH为6.0,在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60mL,种龄24h,摇床转速180r/min。最终优化后的SAM胞内产量达到287.615 7mg/g,比初始产量提高1.38倍。

    2012年05期 v.31;No.123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抗大肠杆菌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孙庆元;王建军;刘建文;郇晓娜;朱友双;

    活体大肠杆菌与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注射到新西兰大白兔体内15d后,利用两步沉淀法提取并纯化得到大肠杆菌表面蛋白抗体IgG,与FITC的交联率F/P达到2.7,未发现FITC对大肠杆菌表面蛋白抗体的特异性有显著的影响。将抗大肠杆菌荧光抗体注入小白鼠体内后,除肠道内有荧光显示外,肝脏、心脏、肾脏中未发现荧光显示,表明大肠杆菌只在小白鼠大肠存在,根据观测到的荧光强度可定性和定量地判断大肠中的大肠杆菌。

    2012年05期 v.31;No.123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紫杉醇硅胶表面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制备

    付绍平;李建华;朱靖博;

    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紫杉醇上的羟基与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反应形成共价复合物,然后和交联剂正硅酸乙酯(TEOS)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涂覆在纳米硅胶表面上,以热裂解的方式去除模板分子后形成紫杉醇硅胶表面分子印迹纳米颗粒。通过吸附实验分析研究了紫杉醇硅胶表面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的亲和性能,结果表明印迹纳米颗粒对紫杉醇有良好的亲和性。

    2012年05期 v.31;No.123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反相色谱结合分离制备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类物质

    周锋伟;姜照祥;付绍平;朱靖博;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反相SG-64制备色谱柱,建立了从西洋参总皂苷中分离、制备人参皂苷类物质的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采用三氯甲烷-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反相SG-64制备色谱纯化采用甲醇-水梯度洗脱。分离过程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目标化合物定性检测。分离得到6个纯度超过95%的单体人参皂苷类物质,根据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La、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e、拟人参皂苷P-F11、人参皂苷Rd。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西洋参皂苷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2012年05期 v.31;No.123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轻工与化学工程

  • Fe掺杂LSCCF对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短期输出性能的影响

    韩庆贺;高文元;刘建波;胡志强;唐乃玲;

    柠檬酸盐法制备La0.7Sr0.15Ca0.15Co1-xFexO3-δ(x=0.2、0.4、0.6、0.8)阴极材料。该前驱体在900℃处理2h后,XRD证实已经形成完整的钙钛矿结构衍射峰。随Fe掺杂量增加,XRD谱图衍射峰的位置向小角度发生偏移,粉体的晶粒尺寸逐渐变大。SEM观察La0.7Sr0.15Ca0.15Co1-xFexO3-δ粉体其表面活性较高并出现了一定的团聚现象,颗粒尺寸约为5μm。以La0.7Sr0.15Ca0.15Co1-xFexO3-δ为阴极,在氢气/空气中研究了模压法制备的单电池性能,Fe掺杂量对开路电压的高低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最高功率密度随Fe掺杂量增加而降低,在650℃最高功率密度由x=0.2时的351.7mW/cm2降为x=0.8时的231.1mW/cm2。

    2012年05期 v.31;No.123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雷尼镍催化加氢制备3,4-二甲基苯胺

    靖丹;曹亚峰;李沅;孟晨;

    以3,4-二甲基硝基苯为原料,在雷尼镍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加氢制备3,4-二甲基苯胺,通过气相色谱分析3,4-二甲基苯胺的纯度。考察加氢压力、加氢溶剂、加氢温度、底物浓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醇为加氢溶剂,加氢压力0.8 MPa、温度60℃、3,4-二甲基硝基苯初始浓度1.25mol/L、催化剂质量为3,4-二甲基硝基苯质量的5%时,3,4-二甲基硝基苯转化率和3,4-二甲基苯胺收率和3,4-二甲基苯胺纯度均达100%。

    2012年05期 v.31;No.123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淀粉基复合型高吸水材料的制备

    谭凤芝;徐同宽;李沅;曹亚峰;祝立锋;

    以淀粉、丙烯酸、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高吸水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物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及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液性能的影响。复合吸水材料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为:m(AA)∶m(starch)∶m(kaolin)=6∶1∶0.3,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5%,m(initiator)∶m(starch)=0.015,其中n[NaHSO3]∶n[(NH4)2S2O8]=3,m(MBA)∶m(AA)=0.001,温度8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材料吸蒸馏水倍率为607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65g/g。

    2012年05期 v.31;No.123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纺织与材料工程

  • 散毛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

    闫俊;费小猛;杜冰;郑来久;

    以活性分散翠蓝2G-SF和改性散毛纤维为原料,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传统染色中的水作为染色介质,研究了压力、温度及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压力27MPa,温度120℃,时间90min。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散毛纤维直接染色可达到传统水浴染色效果,并具有染色工艺流程短、纤维染色质量好、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

    2012年05期 v.31;No.123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紫甘薯红色素上染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分析

    殷雪;吴坚;肖小月;王堃;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用直接染色方法和稀土媒染方法对柞蚕丝织物染色,以明度、饱和度、色差和上染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上染工艺和染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5g/L,染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min,浴比1∶40;预媒染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稀土2.5g/L,媒处理温度70℃,时间45min。结果表明,染色后的织物色泽鲜亮,经预媒染织物明度和色差有所降低,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直接染色织物提高1~2级。

    2012年05期 v.31;No.123 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芬顿试剂法羊毛织物的苏木染色性能提升

    杨可盈;韩雪;刘凇奇;崔永珠;

    为了提高天然染料苏木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芬顿试剂对羊毛纤维鳞片进行氧化处理,探讨了芬顿试剂对羊毛鳞片的氧化效果,并考察了鳞片处理后苏木染料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浓度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基于芬顿试剂前处理法的苏木染料上染羊毛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测试了染样牢度。实验结果表明,苏木受pH影响较大,有变色行为,且经芬顿试剂处理之后,染料的上染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H 6~7,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50min,染液体积分数为80%,浴比1∶50。

    2012年05期 v.31;No.123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利用废弃涤棉混纺纤维回收涤纶

    孔伟;于永玲;吕丽华;

    对稀酸法分离废弃涤棉混纺纤维,回收涤纶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盐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分离回收涤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依次为:反应时间、盐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固液比。最优工艺为:盐酸质量分数10%,固液比40g/L,温度95℃,反应时间90min。反应后的涤纶成纤维状,棉纤维水解成细小粉末,通过过滤分离达到了回收涤纶的目的。

    2012年05期 v.31;No.123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高温脱胶提取棉秆皮纤维工艺

    张晓岑;魏春艳;

    为解决棉秆皮纤维手感硬、纤维分离度差等问题,对棉秆皮纤维的高温脱胶方法进行了研究。先通过预氧处理,再进行高温脱胶制备棉秆皮纤维,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温度、保温时间和浴比对纤维木质素含量和残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分析进一步优化脱胶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1.26%,温度132.4℃,保温时间50min,浴比1∶20。对处理前后纤维的纵向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高温脱胶后纤维分离度得到很大提高。

    2012年05期 v.31;No.123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制备工艺及其性能

    杨子泽;王晓;马春;宋志云;李淳;

    以溶液纺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分析法对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断裂强度和镉离子吸附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与PVA质量分数为6%、SA与PVA质量比为4∶1、凝固浴CaCl2质量分数为2%、凝固浴温度为60℃、纺丝头牵伸比为2倍时纤维的吸附量最大。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对镉离子吸附量大幅度提高。

    2012年05期 v.31;No.123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信息科学与技术

  • 基于自适应小波系数的纸币数字水印的实现

    袁庆玲;里红杰;陶学恒;

    为了增强纸币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纸币防伪中。将纸币号码作为数字水印,经Arnold变换置乱后嵌入到原始纸币图像中。根据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选择小波系数变化大的位置嵌入数字水印,嵌入数字水印的强度按照小波系数的大小,自适应嵌入低频域中,并采用基于ARM9的嵌入式系统作为数字水印的检测装置以提取数字水印。实验表明该算法在确保纸币水印不可见性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对纸币的污损、剪切、噪声等操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基于ARM9的嵌入式检测装置可以快速、有效地在点钞的瞬间提取数字水印,满足实际需求。

    2012年05期 v.31;No.123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有关中国剩余定理在多个素数的RSA解密运算中的加速公式的论证以及加速效率的估算

    刘承彬;耿也;舒奎;高真;香子;

    RSA算法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计算效率与模幂运算的实现效率有着直接关联。本实验在基于使用中国剩余定理简化的RSA解密算法的条件下,给出多个素数情况下的解密通用公式,通过减少大量的模幂运算,迅速简单地恢复出原文。并给出了效率提升估算公式,通过估算求出加速效率,为确定使用多少个素数最为合适提供依据。

    2012年05期 v.31;No.123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带递归单元的模糊感知器的δ-规则的有限收敛性

    刘燕;阎慧臻;刘超;姜行健;杨开兵;

    针对带递归的模糊感知器,提出模糊δ-规则,其中样本以完全随机顺序输入。证明了若训练样本模糊可分,在一定条件下,算法有限收敛,即有限步训练后网络能将所有样本正确分类,可以准确完成模糊可分样本的分类问题。

    2012年05期 v.31;No.123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超硬砂轮修整机工艺原理

    赵宏;张伟;贺凤宝;李明颖;

    针对超硬砂轮不易于修整的现实情况,从提高精度与加工效率角度,开发了一台应用在线检测技术的超硬砂轮专用修整机。修整机以软磨硬,利用碳化硅砂轮修整超硬砂轮,再通过CCD传感器采集图像,将图像传递到计算机软件影像区,软件提供对比检测功能,对超硬砂轮进行修磨。对此超硬砂轮修整机的结构及工艺原理的进行了系统设计,将在线检测技术运用到超硬砂轮的修整上,找到了整个修整机中的布局中软硬件的关键结合点。对超硬砂轮的普遍应用情况,给予基本分类,并给出典型圆弧砂轮的修整模板。此修整机的设计与应用将为国内超硬砂轮的修整提供重要的借鉴手段。

    2012年05期 v.31;No.123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机器视觉的毛杆缺陷检测方法

    刘洪江;汪仁煌;

    建立了一套羽毛毛杆缺陷在线检测的完备方案,该方案运用机器视觉方法对羽毛进行无损检测。其重点是把图像检测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区别羽毛和背景,其次从羽毛中分割出毛杆,最后检测毛杆上是否存在缺陷。本文对每步都提出有效算法:用阈值法快速简便地区分羽毛和背景;用气球力的主动轮廓模型来分割毛杆;用小波分解和统计分析法来判断缺陷的存在。在小波分解前,根据毛杆缺陷特征,把图像的二维信号变换到一维信号,把缺陷的检测变为信号中奇异点的检测。在分析缺陷大小和特征后提出小波基的选择方法和分解层次的限制。该方案经过试验验证行之快速有效。

    2012年05期 v.31;No.123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冶金行业复杂生产过程优化调度系统

    王雅君;周茂军;金海华;孙秋花;

    根据冶金行业生产特点及在复杂生产过程计划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分形计划调度模型并确定了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排序理论和规则的调度算法。算法首先确定相应参数,以棒线材厂轧制安排为核心,进行轧制组批,确保充分发挥关键设备的能力,然后按照反提料方式逆向推算炼钢合炉顺序,最后给出整个算法的处理流程。将算法应用于冶金行业复杂生产过程优化调度系统,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验证了此调度算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可实现企业计划调度的整体优化。

    2012年05期 v.31;No.123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