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食品工程

  • 海参肠道β-1,3-葡聚糖酶的提取条件及其酶学性质

    赵军岗;董秀萍;朱蓓薇;肖桂华;于金辉;

    对海参肠道β-1,3-葡聚糖酶的提取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pH6.0的磷酸盐浸提液0.05 mol/L,NaCl浓度为0.05 mol/L,缓冲液体积与海参肠质量之比为4∶1,硫酸铵饱和度为80%;该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0℃,pH6.0;该酶在10~40℃,pH5.0~6.5酶活力稳定.Mn2+对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Ca2+、Mg2+、Fe2+、Zn2+、Ba2+、K+、Ag+对酶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Cu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

    2007年04期 No.94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 ]
  • 人参皂苷Rd的分离提纯

    王岩;于小溪;吴迪;鱼红闪;金凤燮;

    为了得到人参皂苷Rd,从西洋参中提取人参总皂苷,再分离得到人参二醇皂苷,其得率为6%.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人参二醇皂苷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较纯的人参皂苷Rd.结果表明,在硅胶柱分离中,从30 g二醇类皂苷分离得到含人参皂苷Rd的皂苷9.46 g,得率为32.5%,得到较纯人参皂苷Rd4.70 g,得率为15.6%.采用结晶的方法对1 g样品(硅胶柱分离后的较纯人参皂苷Rd)进行提纯,得到人参皂苷Rd 500 mg,得率为50%,其纯度为98%左右.

    2007年04期 No.94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高产淫羊藿苷酶菌种的筛选

    姜晓野;金学年;金成哲;鱼红闪;金凤燮;

    从泡菜汁中分离出了高产淫羊藿苷酶的乳酸菌,提酶后检验了酶水解淫羊藿苷的能力,从中筛出能够高产淫羊藿苷酶的菌株,其特征与植物乳杆菌极为相似.该菌产酶对淫羊藿总苷中多糖基淫羊藿苷具有很好的水解作用,可以得到60%~70%的淫羊藿苷酶解产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菌.

    2007年04期 No.94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水解淫羊藿苷糖基的土壤细菌筛选

    徐金丽;姜晓野;鱼红闪;安东善;柳青梅;任皖泽;金凤燮;

    从20种土壤细菌中筛选出了对淫羊藿苷水解能力高的菌株Rhodanobactersp.GS3054.该菌株30℃下发酵3~4 d的发酵液提酶后对淫羊藿苷水解能力最佳;水解淫养藿苷成低糖基苷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pH 6.0、底物20 mg/mL,反应时间24 h.

    2007年04期 No.94 30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人参皂苷-α-鼠李糖苷酶基因的cDNA 5′末端的快速扩增

    杨菲;汤敏谦;袁晓东;金凤燮;鱼红闪;

    根据人参皂苷-α-鼠李糖苷酶基因的CDS区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去帽法"原理快速扩增出了人参皂苷-α-鼠李糖苷酶cDNA 5′端未知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5′端未知序列长度为421 bp.通过与已知的CDS区序列比对,确定扩增出的5′端未知序列就是目的序列,其5′端非编码区长度为61 bp.

    2007年04期 No.94 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细菌BK2产壳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及壳寡糖的制备

    叶淑红;万惠萍;丁鸣;曹方;兰睿赜;钟耀广;

    优化了菌株BK2发酵产壳聚糖酶的条件:葡萄糖20 g/L,壳聚糖0.3 g/L,硝酸铵15 g/L,接种量1.5%(107cell/mL),发酵起始pH 6.0,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48 h.BK2发酵液中的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29 U/mL.用酶液降解壳聚糖,分离提取粗产品,采用薄板层析法进行组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已被降解成含有不同分子质量的壳寡糖混合物.

    2007年04期 No.94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柠檬酸对啤酒酵母TCA循环中有机酸的影响

    杨文洲;薛永常;农晓帆;高圣;赵长新;

    以向空白培养基中添加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柠檬酸)为锲入点,研究其对啤酒酵母生长代谢产琥珀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和酒石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对琥珀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对琥珀酸的代谢影响较大,而对α-酮戊二酸的代谢基本无影响;各有机酸的生成量分别为空白培养时的77.24%、85.92%、84.22%和71.01%.

    2007年04期 No.94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化学与材料工程

  •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尉志苹;王少君;曲丰作;

    研究了1-己基吡啶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并利用1-己基吡啶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作溶剂和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在反应精馏装置中合成乙酸乙酯.考察了回流比、进料比及离子液体用量对反应精馏的影响,并考察了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为Lewis酸,具有催化活性,将其用于酯化反应,使选择性得到显著的提高,离子液体重复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适宜的反应条件(进料比)为:n(乙酸)∶n(乙醇)=1.1∶1.0,离子液体用量为n(乙酸)∶n(离子液体)=8.0∶1.0,回流比为3.0.

    2007年04期 No.94 316-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5-(4′-N-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安庆大;樊永德;许姝佳;龚雯;王海澍;郑国爽;

    酰亚胺化合物在有机光化学反应和合成大环化合物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卟啉酰亚胺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产物结构.

    2007年04期 No.94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制备条件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活性艳红性能的影响

    伊莉;付颖寰;薛文平;董晓丽;马春;马红超;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作为有机改性剂制备了有机膨润土,考察了制备条件(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pH和反应温度等)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溶液中活性艳红X-3B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适宜的制备条件是:CTMAB质量分数为2%,溶液pH值约为6,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制备的有机土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率可达99%.

    2007年04期 No.94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环氧树脂E-51的水性化研究

    赵志军;刘俊龙;王瑶;刘国军;王井;

    利用化学改性法将亲水基团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链上,制备出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用红外光谱对改性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加水量及加水方式对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氨基苯磺酸改性环氧树脂能够制备出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体系.

    2007年04期 No.94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湿式氧化法处理活性红2BF的研究

    董晓丽;李雪;剧锦亮;姜媛媛;杨阳;

    采用湿式氧化法处理偶氮染料活性红2BF,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分压、KBrO3投加量以及pH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在温度为160℃、氧分压为0.8 MPa、n(KBrO3)∶n(活性红2BF)=0.5∶1、pH 4、反应时间为6 h的最佳条件下,活性红2BF由红色变为无色,TOC去除率为52%.

    2007年04期 No.94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模拟体液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刘敬肖;史非;于玲;王井;牛丽婷;李佳颖;胡志强;

    从仿生合成的思路出发,分别以模拟体液和含有壳聚糖的模拟体液为反应介质,通过磷酸和硝酸钙反应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Ap)和HAp/壳聚糖复合粉体,利用TG-DTA、XRD、FT-IR和TEM等对HAp和HAp/壳聚糖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其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中合成的HAp粉体呈现出球状和短棒状形态;HAp/壳聚糖复合粉体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粒度<100 nm,主要晶相为羟基磷灰石.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HAp/壳聚糖复合材料比纯HAp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具有较强的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

    2007年04期 No.94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对月见草油的微胶囊化

    刘兆丽;曹亚峰;谭凤芝;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为壁材,以月见草油为芯材,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研究了SSOS包裹月见草油乳液的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度的增加SSOS的乳化稳定性增加.探讨了月见草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过程中主要的工艺参数,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SSOS取代度0.117,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1.4∶1,乳化搅拌速度600 r/min,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微胶囊产品平均粒径为56.9μm,包封率为98.72%.

    2007年04期 No.94 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膨润土及其在Hydrocol微粒助留体系中的应用

    赵德清;陈克复;平清伟;杨汝男;

    膨润土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改性膨润土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组成的海德罗科尔微粒助留体系近年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主要介绍了改性膨润土在Hydrocol微粒助留体系中的应用,包括膨润土的理化特性、Hydrocol微粒助留体系的作用机理以及膨润土微粒体系在纸厂的应用.

    2007年04期 No.94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淀粉改性阳离子多元共聚物对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

    孙衍宁;金辉;宋文静;邢效功;

    以玉米淀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三元聚合技术制得淀粉改性阳离子多元共聚物,利用该共聚物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使用,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进行处理,考察pH值、药剂用量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CODcr、SS、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7、沉降时间为25 min、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为200 mg/L、多元共聚物最佳投药量为8 mg/L,处理后废水CODcr、SS、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4.8%、97.1%和93%.

    2007年04期 No.94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信息科学与技术

  • 新型验钞机三维结构模型的可视化与参数化设计

    陶学恒;荆菁;芦金石;

    在保留市场通用验钞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纸币验钞机,完成了验钞机装置结构模型的可视化与参数化设计工作,为样机的制造奠定技术基础.此工作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缩短制造周期,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加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2007年04期 No.94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循环水动态模拟装置的分布式计算机测控系统

    于忠得;李仁庆;

    介绍了循环水动态模拟装置分布式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满足动态模拟装置试验全过程自动控制,包括设定试验条件、标定检测精度、试验参数自动检测记录、试验状态自动控制、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等.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下位控制站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软件流程,上位操作站应用界面功能.多家石油、化工、电力企事业单位应用实践证明,系统结构合理、测控精度高,完全满足利用动态模拟装置评价水质、筛选配方的工艺需要.

    2007年04期 No.94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多Agent的SOC模型

    牛熠;郑启伦;彭宏;

    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都是静态的,如IDS,不但响应不够及时,而且错检和漏检的概率也大.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安全运维中心(SOC)模型,定义了感知Agent、消息Agent、分析Agent、警告Agent、管理Agent,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这些Agent的SOC.实验表明,该SOC具有实时性好、错检和漏检率低的特点.

    2007年04期 No.94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页多类分类技术

    王晓锋;秦玉平;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页分类技术是数据挖掘中一个研究热点领域.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高效的分类识别方法,在解决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但支持向量机本身是一个两类问题的判别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多类问题.总结了当前常用的几种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算法,分别从训练速度、测试速度、分类精度三方面对这些分类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007年04期 No.94 359-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燃料电池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与研制

    王裕如;舒奎;李萍;耿也;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发电装置,数据采集是燃料电池的监控重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的采集、监控,实现了对燃料电池的系统诊断、分析和故障信息处理,便于及时维护和更换电池单体.

    2007年04期 No.94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纺织工程与技术

  • 亚麻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赵玉萍;张娟;徐晓玲;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K-510,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FK-510用量为60 g/L;氯化镁用量为6 g/L;预烘温度90℃,时间5 min;焙烘温度160℃,时间1 min.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良,且对织物强力、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2007年04期 No.94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大麻织物有机硅柔软整理

    姜凤琴;魏春艳;叶方;

    大麻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优良的抗菌和抗紫外线功能,是绿色健康纺织品,但还存在弹性差、手感硬挺的缺点,影响穿着的舒适性.本文选用性能较好的有机硅柔软剂SD-G50高浓缩透心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柔软整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柔软剂用量为织物重量的6%,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大麻织物,硬挺度弯曲长度降低73%,折皱回复角(急、缓)分别提高91%和77%,在柔软性和抗折皱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2007年04期 No.94 37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雨露麻织物的BTCA免烫整理

    王秋红;黄故;李淳;史丽君;

    对雨露亚麻织物进行了BTCA免烫整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SHP用量60 g/L、预烘温度80℃、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将CA与PMA复配、BTCA与PMA复配进行免烫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当n(MPA)∶n(CA)=2∶1时整理效果最好,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48%.在BTCA整理体系中加入PMA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不显著,既保证整理效果又降低成本的合适比例为n(BTCA)∶n(PMA)=1∶1.

    2007年04期 No.94 375-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棉织物的绿色阻燃整理工艺的研究

    李红;郑来久;

    采用适合于棉织物的绿色阻燃剂A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棉织物绿色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阻燃剂质量浓度25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90 g/L,柔软剂质量浓度9 g/L,温度160℃,时间3 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织物的甲醛含量较低.

    2007年04期 No.94 378-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涤纶仿丝绸整理技术分析

    张环;吴坚;

    阐述了纯涤纶织物仿真丝织物设计与实验的基本方法.为使涤纶织物达到真丝织物的效果,需对涤纶织物采用碱减量整理,通过对整理前后的织物进行服用性能的测量和比较,综合考虑织物减量效果和织物强力,得出了涤纶织物碱减量的最佳处理工艺:烧碱质量分数为20%;恒温浸渍温度为90℃;恒温浸渍的时间为25 min.

    2007年04期 No.94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