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超;姜鑫;刘成晟;刘尧;陈明;
采用响应面法对海洋真菌Schizochytrium sp.产DHA油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粉为氮源、谷氨酸钠为外源添加剂3个主要因素。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DHA油脂产量为响应值,对Schizochytrium sp. DP-16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3.60 g/L,酵母浸粉11.75 g/L,谷氨酸钠9.30 g/L,海水晶15 g/L,MgSO_4·7H_2O 5 g/L,KH_2PO_4·H_2O 7 g/L。优化后DHA油脂产量提高了4.5%。
2019年03期 v.38;No.167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一芳;侯红漫;张公亮;卢美杉;王越;
以从海参中分离的优势腐败菌蜂房哈夫尼菌为对象,研究了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对受其群体感应调控的生物膜及泳动性的抑制作用。采用CV026报告菌定性检测DADS的抗群体感应活性,利用96微孔板法、扫描电镜(SEM)和琼脂扩散法分析DADS对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膜及泳动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ADS作用于蜂房哈夫尼菌和CV026的最低抑菌浓度是48 mmol/L。在亚抑菌浓度下,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DADS能够抑制由群体感应调控的CV026中紫色素的分泌而不抑制其生长。在0~12 mmol/L,随着浓度增加,DADS对生物膜的抑制率可达49.6%,对泳动性的抑制率达到73.5%。在12 mmol/L时,DADS能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DADS能够抑制蜂房哈夫尼菌的群体感应活性、生物膜及泳动性,从而发挥防腐功效。
2019年03期 v.38;No.167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珺;王晗;郭琦;于志洋;肖珊;王际辉;
以压榨大豆油为对照,研究氢化大豆油对小鼠白色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脂肪组织米色化的影响。纯系小鼠分别于饲料中添加压榨大豆油(对照)和氢化大豆油饲喂9周,测量体重,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和血糖水平的变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白色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应用组织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脂肪组织形态变化及脂肪组织米色化关键蛋白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氢化大豆油组小鼠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色脂肪组织中反十八碳一烯酸(T18:1)和反油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α-亚麻酸和亚油酸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氢化大豆油组小鼠白色脂肪细胞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UCP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果提示氢化大豆油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可能与其对脂肪组织米色化程度的调节有关。
2019年03期 v.38;No.167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迪;吴令帆;崔励;徐同宽;王大鸷;
以正辛醇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表达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工程菌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合成了正辛基葡糖苷,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达β-葡萄糖苷酶基因工程菌全细胞为合成正辛基葡糖苷的良好催化剂,在葡萄糖与正辛醇的质量比1∶5、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2.0%、体系初始含水质量分数13%、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36 h、pH=6条件下,葡萄糖转化率为58.91%,得到产物纯度大于99%。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表明合成产物为正辛基葡糖苷。
2019年03期 v.38;No.167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蔡宗鹏;刘观日;刘长志;王智;王会平;范书群;侯传金;刘彦军;
制备了一种涂覆于冷轧板表面的氟树脂,并通过滚涂的方式将其涂覆于冷轧板表面,于120℃烘干使其在冷轧板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膜;通过FT-IR、SEM、TGA、电化学工作站(EIS、Tafel)等方法对树脂膜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和耐腐蚀性能测试;研究了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的不同配比对树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为20%、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0.5%、丙烯酸丁酯为3%、丙烯酸异冰片酯为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0.7%和偶氮二异丁氰为0.3%时,氟树脂涂膜于冷轧板上时会在冷轧板上形成一层光滑均匀连续的膜,该树脂膜与板之间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膜硬度为4 H,膜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和优良的耐腐蚀性。
2019年03期 v.38;No.167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智慧;李文博;蔡伟杰;张绍印;
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了磺化型Nb-MCM-41固体酸催化剂,并考察其木聚糖水解反应的催化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固体酸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b-MCM-41-Pr-SO_3H催化剂对木聚糖水解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木聚糖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190℃、氮气5 MPa条件下反应2 h,木聚糖的转化率为95.1%,糠醛产率为37.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构建设计生物质催化转化高效催化体系。
2019年03期 v.38;No.167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树林;蔡伟杰;贾敏;陈丽霞;
以软模板辅助水热技术制备Sn掺杂KIT-6分子筛,利用SEM、BET、XRD等表征技术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923 m~2/g,具有较为规整的球形外貌;元素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掺杂的Sn元素在催化剂表面均匀分布。制备的Sn-KIT-6催化剂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葡萄糖、乳酸、5-羟甲基糠醛的总选择性达39%,可以实现纤维素一步法制高值化学品。
2019年03期 v.38;No.167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敦超;马红超;付颖寰;马春;董晓丽;张秀芳;
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O/AC粒子电极,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对粒子电极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测定粒子电极对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能力。结果表明,CuO负载于粉末状活性炭表面,提供了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CuO的引入,增强了粒子电极的羟基自由基生成能力。考察了CuO/AC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活性艳蓝KN-R模拟废水脱色性能。CuO/AC粒子电极对目标污染物活性艳蓝有着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在反应时间为1 h时,CuO/AC粒子电极的脱色率(87.2%)比AC粒子电极(64.6%)提高了22.6%,且可多次循环利用。
2019年03期 v.38;No.167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雨亭;赵璇;刘尊兴;康欣媛;董晓丽;王国文;
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代替传统PTFE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黏结剂,研究PVDF黏结阴极时对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性能的影响,以求开发更适用于工程上大面积使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黏结剂。主要采用SEM、电位监测、极化测试对制备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VDF黏结剂质量浓度为100 g/L时,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 586 mW/m~2,库伦效率最高可达到74%。PVDF可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的黏结剂,不会对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019年03期 v.38;No.167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牛贵洲;李沅;李洪明;马爽爽;曹亚峰;
选用二甲胺和二氯乙烷为原料合成主链节型聚季铵盐污泥脱水剂,通过优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浓度和溶剂配比等反应条件提高原料转化率。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 h,原料浓度3 mol/L,水与乙醇的体积比2∶1。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季铵盐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活性污泥测试产品脱水性能。聚季铵盐与阳离子淀粉复配比例为1∶4、污泥脱水剂投加量为50 mg/L时,复合污泥脱水剂效果最佳。
2019年03期 v.38;No.167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耀丽;吕丽华;
采用直接织造和压扁还原织造两种方法分别设计织造了工字形三维机织物,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织造方法及其产品。结果表明,采用压扁还原的织造方法简单且有效,这种工字形三维机织物的梁高可以根据织造A_2区的长度确定;在织机可织造幅宽范围内,宽度可以根据总经根数调节。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工字形三维机织物在织造过程中梁高受到综框数限制的问题。
2019年03期 v.38;No.167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志敏;李德胜;姚远;柳鸣;林海;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直径约为200 nm,均匀且取向随机的Tb(BA)_3Phen掺杂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差式扫描量热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分析。荧光复合材料的激发光谱表明,有效激发波长范围为220~350 nm。在紫外激发下,Tb(BA)_3Phen/PAN复合材料呈现出强烈的绿色荧光发射。随着Tb(BA)_3Phen掺杂量的增加,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同时,静电纺纤维的发光强度可达体材料的5倍以上,进一步证实了静电纺纤维化对荧光体光辐射效果的增强作用。强烈的荧光发射和良好柔韧性能表明铽配合物掺杂PAN纤维在防伪识别、智能服装、光电显示等方面拥有特殊的优势和潜能。
2019年03期 v.38;No.167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皓杰;刘敬肖;单正杰;柳鸣;宁喜亮;李慧;王新源;王承遇;刘天爽;吴成铁;
通过熔融-热处理法制备了不同硅锂比(SiO_2与Li_2O摩尔比)的二硅酸锂微晶玻璃,利用XRD、DTA和SEM对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硅锂比和热处理温度制度对二硅酸锂微晶玻璃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以及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硅锂比(SiO_2与Li_2O摩尔比为2.109)会促使六边形的偏硅酸锂主晶相形成;而较高的硅锂比(SiO_2与Li_2O摩尔比为2.469)则会促使形成二硅酸锂主晶相,微观形貌为棒状晶粒的互锁结构。由于二硅酸锂棒状晶体的形成,微晶玻璃在恰当的热处理制度下可以达到较高的断裂强度。
2019年03期 v.38;No.167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王刚;王天龙;赵建;王志超;王新红;
以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一步法合成钴卟啉基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CoTCPP-MOPs),并将其负载在活性炭上,在氮气气氛下高温热解制备了钴基氮掺杂碳材料(CoO_x-N/C)。利用FT-IR、TG-DSC、XRD、SEM、TEM、XRF和ICP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Co-CoTCPP-MOPs作为热解前驱体,能够有效阻止热解过程中钴物种的聚集。以苯甲醇氧化酯化反应对催化剂CoO_x-N/C的催化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750℃条件下,热解得到的催化剂具有最优异的催化性能,苯甲醇的转化率为98.4%,苯甲酸甲酯的收率达到最高,为94.8%。
2019年03期 v.38;No.167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