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工程

  • 营养胁迫调控弯曲隐球酵母转化N-乙酰-D-葡萄糖胺生产油脂

    高宁;刘洒洒;包汭琪;谢同舟;纪超凡;董秀萍;林心萍;

    以一株可利用N-乙酰-D-葡萄糖胺(GlcNAc)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弯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curvatus ATCC 20509)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磷元素限制和硫元素限制,考察对其油脂积累的影响,并对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硫元素均可调控该酵母在氮源丰富条件下的油脂积累,油脂含量和油脂得率随碳磷摩尔比的增高而增高,随碳硫摩尔比的增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碳磷摩尔比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随着碳硫摩尔比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17年03期 v.36;No.155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仿刺参溶菌酶在重组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随瑞瑞;沈咪娜;李成;赵钰;车明月;张齐;丛丽娜;

    采用酿酒酵母MKP-0表达仿刺参溶菌酶蛋白(AjLys)。以质粒pMD18-AjLys为模板,PCR扩增将组氨酸标签His-tag克隆到AjLys基因的N末端,构建克隆载体pMD18-His6-AjLys。根据密码子偏好性,通过定点突变对AjLys蛋白第69、77和95位的3个精氨酸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得到克隆载体pMD18-His6-AjLys(Δ69,77,95)。经SpeⅠ/BglⅡ酶切,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SC-LEU-His6-AjLys和pESC-LEU-His6-AjLys(Δ69,77,95)。基因工程菌pESC-LEU-His6-AjLys(Δ69,77,95)/MKP-0通过半乳糖诱导72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其成功表达了AjLys蛋白。抑菌实验结果表明,AjLys蛋白对溶壁微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实验成功构建了AjLys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并可在MKP-0细胞中表达了具有活性的AjLys蛋白,为AjLys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新方法。

    2017年03期 v.36;No.155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间苯二酚法测定D-塔格糖含量

    徐磊;赵东莹;王一倩;张春枝;

    采用间苯二酚法检测D-塔格糖含量,建立并优化了测定条件。结果表明,D-塔格糖浓度在0~6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最低检出限为6.66μg/mL,加标回收率为100.18%,相对标准偏差2.20%。

    2017年03期 v.36;No.155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轻工与化学工程

  • 木素/聚氧化乙烯碳纤维前驱体的热解动力学

    唐彪;周景辉;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将木素与聚氧化乙烯(PEO)以质量比1∶0、3∶1、1∶1、1∶3配制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碳纤维前驱体,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碳纤维前驱体进行表征。木素与PEO质量比为3∶1时纤维表面光滑,纤维形态最好,质量比为1∶1时不能成纤维。通过热重分析仪,将木素与PEO质量比为3∶1和1∶1的前驱体在10、20和40℃/min升温速率下进行热解,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Flynn-Wall-Ozawa(FWO)模型分析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计算碳纤维前驱体热解的活化能。结果显示,木素与PEO质量比为3∶1的前驱体热解速率大于质量比为1∶1的前驱体,热解过程更符合FWO模型,且随着木素含量的增加,热解活化能降低。

    2017年03期 v.36;No.155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EMPO氧化浆的返黄特性

    陈港;张宝军;方志强;林东瀚;

    通过TEMPO/NaBr/NaClO氧化体系对漂白松木浆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了不同羰基和羧基含量的氧化浆,并分别用HCl、NaBH4和NaClO2溶液处理氧化浆,以脱除Na+、还原或氧化羰基,研究了氧化浆的返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O用量的增加,氧化浆中的羧基含量逐渐上升,羰基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羧基和羰基总量趋于定值;相比于原浆,氧化浆的热老化返黄严重,而光老化返黄并不明显;羰基是影响氧化浆热老化返黄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氧化浆的光老化返黄则由羰基和羧基总量共同决定;脱除Na+,减少羰基含量均可有效减轻TEMPO氧化浆的返黄。

    2017年03期 v.36;No.155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分级微球BiOI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王磊;张新欣;薛芒;董晓丽;

    通过水热合成法在乙二醇溶液中合成分级微球BiOI可见光光催化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热反应温度,减少表面活性剂PVP投加量,BiOI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分级微球BiOI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在140℃、50mL反应液中PVP投加量为0.15g、I与Bi摩尔比为1.0的条件下,制备的BiOI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45min后对罗丹明B降解率达到98%。

    2017年03期 v.36;No.155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铝合金表面锆化膜的耐腐蚀性能

    刘颖;曲丰作;徐同宽;张绍印;

    采用锆化技术在铝合金表面生成锆化膜,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铝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测试了锆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锆化膜与漆粉的附着力及喷漆后铝合金的耐腐蚀能力。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的锆化膜为无色薄膜,主要由O、F、Al、Zr等元素组成;锆化膜的交流阻抗明显大于裸膜,极化电位提高,腐蚀速率降低,说明锆化膜的耐腐蚀性能优异;600h酸性盐雾实验,扩缝小于1mm。锆化技术可以作为环境友好型的涂装前处理技术。

    2017年03期 v.36;No.155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纺织与材料工程

  •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膜材料及其形态结构的相关性

    张渤;郭静;刘元法;齐善威;杨利军;黄学淋;

    以聚丙烯为基材,固体石蜡为稀释剂,聚乙烯蜡为增容剂,取代芳基酰胺类化合物为成核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膜材料。探讨了制膜条件对聚丙烯膜材料相分离过程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分离温度随着制膜条件中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改变成膜条件可以很好地控制膜的结构。当聚乙烯蜡质量分数为5%、成核剂为2%、固体石蜡为33%、聚丙烯为35%时,聚丙烯膜材料的综合性质良好。

    2017年03期 v.36;No.155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Eu掺杂TiO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下转换光阳极的制备及性能

    秦艺颖;胡志强;李佳书;李亚玮;郝洪顺;刘贵山;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掺杂TiO_2粉体(TiO_2:Eu~(3+)),并以质量分数50%的商用TiO_2(P25)为基体,制备了下转换光阳极,将其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了不同Eu掺杂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荧光光谱显示,TiO_2:Eu~(3+)受463nm光激发,发射587、612、700nm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下转换功能。当Eu摩尔分数为1.5%时制备的下转换光阳极短路电流达到12.78mA/cm~2,与未使用下转换光阳极的电池相比,提高了12.69%,转换效率也提高了11.44%。

    2017年03期 v.36;No.155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聚乳酸材料的改性

    范东风;费旭;徐龙权;

    采用溶剂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的PLA、PEG、PCL共混材料的亲水性、热性能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共混材料为部分相容体系;PEG的加入改善了共混膜的亲水性和加工性;当PEG的质量分数从5%升到20%,共混膜接触角由73.8°下降到66°;PCL的加入能够调节共混膜的降解时间。

    2017年03期 v.36;No.155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海藻酸聚乙二醇酯的制备及其纺丝性能

    焦玉龙;韩志超;张鸿;张森;郭静;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偶联剂,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甲酰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在海藻酸(SA)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PE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EG已经成功接枝到海藻酸分子链上,合成了海藻酸聚乙二醇酯(SAg-PEG)。以SA-g-PEG为原料,以水为溶剂,以氯化钙为凝固剂,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海藻酸酯纤维,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海藻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聚乙二醇酯在纺丝液质量分数3%、凝固浴质量分数5%、挤出速率27s-1、牵伸倍数为2倍的工艺条件下,纤维的力学性能达到1.8cN/dtex。

    2017年03期 v.36;No.155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溶胶凝胶法制备Ca3Co4O9及其性能分析

    李佳书;胡志强;秦艺颖;李亚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不同温度煅烧的Ca_3Co_4O_9热电材料样品,通过XRD、SEM、EDS、TG-DTA、IR以及气孔率的测量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800℃煅烧为最佳温度,经800℃煅烧900℃烧结的样品的XRD图谱与标准JCPDS图谱保持一致,样品结构致密,气孔小,吸水性小,使得Ca_3Co_4O_9热电材料样品具有较低电阻率,较高塞贝克系数,在1 050K时功率因子达到180μW/(m·K~2)。

    2017年03期 v.36;No.155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亚麻用丙三醇改性DMDHEU树脂的合成与应用(英文)

    赵欣;汪亮;高树珍;迟文锐;

    采用一步法工艺合成DMDHEU树脂,通过丙三醇对DMDHEU树脂进行醚化改性,研究在较低酸性条件下,醚化温度、丙三醇用量对改性DMDHEU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改性工艺为pH 4.0~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4h,醚化剂用量为40%,所得改性DMDHEU树脂的固含量为60.02%,游离甲醛量为0.59%。亚麻织物经改性DMDHEU树脂整理后的折皱回复角为114.96°,释放甲醛量为13.5mg/kg,满足低甲醛树脂整理剂的要求。

    2017年03期 v.36;No.155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仿生质构仪设计

    郑元松;王慧慧;吕艳;杨继新;陶学恒;

    设计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基于人类检测习惯的仿生质构仪,并设计了多种形状的仿生触头。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实现了该装置的三维建模,验证机构可行性。结合压力传感器、PVDF压电传感器,以步进电机作为运动单元动力源,完成仿生触头触压海产品的动作,通过数据采集卡实现压力数据的采集与转换。以Visual C++6.0为应用平台,开发了仿生质构仪的应用程序,实现触压动作的自动实施、压力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

    2017年03期 v.36;No.155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成形磨削过程中气液两相流VOF模拟与分析

    叶久贞;季田;张利萍;庞桂兵;

    在成形磨削过程中,磨削液在磨削区域的流动和分布情况是影响磨削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磨削区气体进行气流场模拟分析得出,砂轮表面附近存在气障层,工件表面附近存在返回流,并且气障层和返回流会对磨削液的有效供给产生阻碍作用。运用气液两相流VOF理论,通过对磨削区磨削液流场中的气液两相流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喷射位置和喷射速度产生不同磨削效果,并提出了磨削液的最佳喷射位置和喷射速度,对提高成形磨削的质量和效率,防止磨削过程中工件的烧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实现绿色制造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2017年03期 v.36;No.155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信息科学与技术

  • 埃博拉病毒病的传播模型及其防控仿真

    宋贽;陶桂洪;张阚;

    为研究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和发展趋势,选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利比里亚(Liberia)从2014年5月25日至11月16日的统计数据,分别对控前和控后两个阶段建立SEIR传染病模型,模型中的传染率参数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发生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及Matlab软件,模拟传染病流行趋势,拟合最优参数值,并给出仿真图。对干预措施开始时间作敏感度分析,发现累计最大感染人数对其呈指数增长规律,模型预测每延迟1d开始干预措施,累计最大感染人数会增加200多人。得出基本再生数的公式,控前R0=1.43,控后R1=0.2,说明采取的宣传教育、追踪隔离等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2017年03期 v.36;No.155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模糊自适应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王贤会;李宝营;冯荻;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速度控制器的方案。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由模糊逻辑控制器和传统的PI控制器组成,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的输出对传统PI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使其具有模糊逻辑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方面的能力和PI控制在线性系统中的良好性能。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建立的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控制器,在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或者受到外部扰动的情况下,PMSM矢量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2017年03期 v.36;No.155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激光打靶系统中靶数视频图像采集与自动识别

    杨剑飞;李宝营;臧克家;

    鉴于传统打靶系统实弹射击及人工报靶的缺点,如打靶受场地限制、人工报靶的准确性差,提出了一种激光打靶系统。针对视频图像采集与识别进行了研究,包括CCD视频图像采集以及对图像的识别判靶,详细介绍了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重点研究了图像识别判靶的方法,包括靶环纸中心点的确定,光斑位置的判定以及打靶环数及方位的判定,成功实现了自动报靶。

    2017年03期 v.36;No.155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