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工程

  • 胶红酵母的成分及其对刺参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张春晓;董琦;张天任;肖珊;王际辉;

    对胶红酵母的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胶红酵母菌体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57.37%,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2.03%。胶红酵母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包括葡聚糖、β-胡萝卜素和VE,质量分数分别为3.41%、17.05mg/kg、535.54mg/kg。以基础饵料投放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组在基础饵料的基础上添加107 CFU/g胶红酵母,进行刺参养殖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7 CFU/g胶红酵母可以显著提高刺参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33.08%、107.14%、50.00%、17.11%、17.46%、142.86%;实验组丙二醛浓度降低,较空白组降低了70.00%。这可能与胶红酵母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组分有关。但是在饵料中添加胶红酵母对刺参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2018年02期 v.37;No.16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非融合海参溶菌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酶活鉴定

    张齐;牛庆昌;姜琳;黄君;马俊;丛丽娜;李成;

    利用实验室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pET32a(+)-SjLys,在基因工程菌RoSetta(DE3)plysS中表达重组融合海参溶菌酶rSjLys。利用融合的组氨酸标签,通过Ni 2+-NTA层析柱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重组海参溶菌酶。利用重组牛肠激酶在22℃、pH 7.4、16h条件下对目的蛋白rSjLys的融合标签Trx-His-S tag进行完全酶切,通过Ni 2+-NTA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9%的非融合的海参溶菌酶SjLys。实验结果表明,作为i型溶菌酶,与rSjLys比较,非融合海参溶菌酶对指示菌溶壁微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2018年02期 v.37;No.16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六糖基白头翁皂苷的酶法降解及其产物鉴定

    李妍;刘春莹;金凤燮;鱼红闪;

    利用酶法降解六糖基白头翁皂苷,结合硅胶柱层析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白头翁总皂苷经氯仿-甲醇洗脱,得到白头翁皂苷化合物1(六糖基白头翁皂苷);利用酶法转化白头翁皂苷化合物1,产物经氯仿-甲醇洗脱,得到白头翁皂苷化合物2。分离得到的两个化合物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5%。利用核磁共振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白头翁皂苷化合物1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即六糖基白头翁皂苷),白头翁皂苷化合物2结构为常春藤皂苷元3-O-L-吡喃鼠李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苷。

    2018年02期 v.37;No.16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新疆葡萄和葡萄酒相关酿酒酵母种群的结构特征

    贾佳;王冠群;朱丽霞;韩培杰;郭东起;陈明;

    对新疆葡萄和葡萄酒相关酿酒酵母种内多样性和地域分化类群进行初步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形成原因。通过delta基因片段和12个微卫星位点基因对200多株新疆酿酒酵母进行分型、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特征分析,构建多维标度联系图,并对地域特征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elta和SSR对酿酒酵母的基因分型率分别能达到70%和90%。新疆酿酒酵母种内多样性十分丰富,地域居群之间分化明显,在南疆内部各地域之间联系紧密,且具有由西向东的由远及近的进化层次,而北疆内部各地域类群联系十分疏松,没有明显的进化层次。酿酒酵母菌群结构特征明显受到多变的地域气候、截然不同的种植品种与种植方式等多重作用的影响。

    2018年02期 v.37;No.160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轻工与化学工程

  • 改性玉米秸秆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刘晓东;李沅;熊杰;孙岩峰;谭凤芝;

    为提高玉米秸秆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以次磷酸钠为催化剂,通过柠檬酸对秸秆改性制备金属离子吸附剂,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化学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玉米秸秆改性前后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u~(2+)吸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秸秆投加量为1.0g/L、pH为5.5、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30min时,柠檬酸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26.5mg/g,相比未改性玉米秸秆提高了1.9倍,Cu~(2+)去除率可达89%。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秸秆对Cu~(2+)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2018年02期 v.37;No.160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钨酸铋-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姜宇晴;张新欣;兰梦;薛芒;董晓丽;

    利用溶剂热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与乙二醇混合溶剂中制备了钨酸铋-石墨烯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EDS和DRS对纯相钨酸铋及钨酸铋-石墨烯催化剂的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证明钨酸铋成功复合在石墨烯上,且钨酸铋-石墨烯催化剂的光谱吸收延伸至可见光。在可见光下,纯相钨酸铋及钨酸铋-石墨烯分别对罗丹明B(RhB)进行降解,结果表明,钨酸铋-石墨烯与纯相钨酸铋相比,前者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与光生电子与空穴能够快速分离有关。相同时间(40min)与光照条件下,当钨酸铋复合质量分数为0.6%的石墨烯时,对污染物RhB的降解率可达84.0%,而纯相钨酸铋的降解率仅为67.2%。

    2018年02期 v.37;No.16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上转换性能

    刘倩倩;张秀芳;

    以抗坏血酸为碳源,聚乙二醇为表面钝化剂,采用微波消解法一步制备出碳量子点(CQDs)。以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磷光发光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合成时间、pH和质量浓度对上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亲水性好,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尺寸在2nm左右。在合成时间2min、pH 5、质量浓度1mg/mL条件下,CQDs具有最佳的上转换性能。

    2018年02期 v.37;No.16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羟基磷灰石修饰碳糊电极(HAP-CPE)预镀铋膜法检测水体中的Pb2+和Cd2+

    田一骅;马红超;董晓丽;薛文平;马春;张欣新;

    以羟基磷灰石修饰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预镀铋膜和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Pb~(2+)、Cd~(2+))。考察了Bi 3+投加量、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对测定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i 3+质量浓度200μg/L、富集电位-1.0V、富集时间360s条件下制得的电极最为灵敏。该电极对Pb~(2+)和Cd~(2+)的可检测范围为10~350μg/L,检出限分别为1.252和1.242μg/L。平行测定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样品回收率达到99.42%、97.88%。利用本方法可实现Pb~(2+)和Cd~(2+)的高灵敏度同步检测分析。

    2018年02期 v.37;No.16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纺织与材料工程

  • PVC/CPVC发用纤维加工性能及使用性能

    贺静;郭静;齐善威;夏英;管福成;宫玉梅;

    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聚氯乙烯(PVC)/氯化聚氯乙烯(CPVC)纤维,利用乙醚萃取小分子增塑剂,得到PVC/CPVC发用纤维。分析了不同热稳定剂种类及质量分数的PVC/CPVC共混体系的流变性、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通过DSC、SEM分析了PVC/CPV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析了乙醚萃取前后纤维的热收缩性能。研究表明,PVC/CPVC共混物非牛顿指数小于1,为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和拉伸应变速率的提高,PVC/CPVC熔体表观黏度减小。PVC、CPVC两者相容性很好,加入CPVC提高了纤维的阻燃性能。Ca/Zn热稳定剂添加量为1.2%和有机锡T-580添加量为2.4%的两个配方的纤维加工稳定性更好,其中,有机锡T-580添加量为2.4%时纤维的热稳定性更好。乙醚萃取降低了纤维的热收缩性能,提高了纤维的使用性能。

    2018年02期 v.37;No.160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弹性体对废弃聚苯乙烯/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伟明;夏英;张馨月;李智佳;丛世杰;

    将可回收的生物质(花生壳纤维、秸秆纤维、芦苇纤维)与废弃聚苯乙烯(PS)熔融共混,制备了废弃PS/生物质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分析,优化了生物质纤维种类和用量。比较了弹性体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废弃PS/生物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芦苇纤维,芦苇与聚苯乙烯质量比为30∶5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添加其他两种纤维的复合材料更好。添加弹性体SEBS和EPDM后,废弃聚苯乙烯/芦苇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6.1%、6.56%,SEBS更有利于复合材料韧性的提升。废弃聚苯乙烯/芦苇复合材料中加入弹性体SEBS、EPDM后,最大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2.76%和2.57%,500℃的残炭率分别提高了109%和3.99%。最大分解速率分别下降了0.44%/℃和0.34%/℃,表明弹性体有利于提高废弃PS/芦苇复合材料的高温热稳定性。

    2018年02期 v.37;No.16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废弃羽毛蛋白改性棉织物萘醌型天然染料的染色工艺

    高源;李红;姜凯燊;

    对废弃羽毛进行回收利用,提取羽毛蛋白作为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棉织物进行了表征。利用萘醌型天然染料对改性后的棉织物进行染色,对羽毛蛋白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几个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优化工艺:羽毛蛋白质量分数0.4%,交联剂质量浓度20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60min。蛋白改性后,萘醌型天然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明显提升,上染率从19%提升到46%,染品表观色深从1.24提高到4.86,色牢度提升了2~3级。

    2018年02期 v.37;No.16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丁二酸铕钇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张莹;王志强;吕双双;付玉;李玉婷;

    以丁二酸(H2L)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为第二配合物,合成系列(Eu_(1-x)Y_x)_2L_3 phen固体粉末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DSC等对该系列配合物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钇离子的掺杂能增强配合物中Eu~(3+)的特征荧光,当铕与钇的摩尔比为7∶3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

    2018年02期 v.37;No.160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一种基于载波选择的单射频链路SM-OFDM系统

    刘太伟;金基宇;李鹏;牟俊;李长吾;

    传统SM-OFDM系统利用多载波技术可以克服频率选择性衰落,但系统所需射频链路的个数等于发射天线数,系统的能量效率较低。为了提高SM-OFDM系统的能量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选择的单射频链路SM-OFDM系统,并采用载波分组和预编码技术降低系统的复杂度。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基于载波选择的单射频链路SM-OFDM系统在提高系统能量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采用载波分组和预编码技术后系统复杂度明显降低。

    2018年02期 v.37;No.160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一种面向轮廓保持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

    孟庆彬;于晓强;刘柏;邵利;

    为了解决轨迹压缩过程中轮廓丢失和轮廓不可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轮廓保持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通过设置欧氏距离阈值和角度阈值来控制轨迹的轮廓,并使用开放窗口的方式来进行轨迹压缩。真实轨迹数据集和多种误差度量标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轨迹的轮廓,解决了轨迹压缩过程中轮廓丢失的问题。

    2018年02期 v.37;No.160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考虑共因故障的TMR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杨明极;曲祉双;

    在DCS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共因故障会对其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考虑共因故障的三重模件冗余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了可靠性研究。在考虑多种共因故障模式的前提下,建立基于三重模件冗余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可靠性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通过Matlab进行模型仿真,分析了故障检测率、修正率、故障因子对可靠性的影响,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根据分析得知减少共因故障和增大设备的检测覆盖率会使基于三重模件冗余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有明显的提高,风险降低因子提升一个数量级。

    2018年02期 v.37;No.160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KFW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尹青海;晚春东;

    针对目前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硬件设备设置简单、透明模式不明显、操作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FW的防火墙系统,并构建角色用户系统模型。该模型通过改进防火墙模块设计,完善防火墙的管理功能,对基于管理员角色的管理模型和设置进行改进。使用PHP语言为系统构建了系统防火墙安全模型。经测试分析,该系统自动报警,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2018年02期 v.37;No.160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双月刊,公开发行。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省一级期刊。主要刊载食品、发酵、造纸、纺织、轻工机械等学科领域的优秀研究论文。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来稿务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准确、有创新性。全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关键词(4~8个)、摘要(以上部分用中、英两种文字撰写)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

    2018年02期 v.37;No.160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