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馨泽;刘彤;黄忠刚;叶淑红;肖珊;王晗;王际辉;
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不同发酵条件(温度、pH、摇床转速、接种量、装液量)对海洋红酵母003菌株发酵产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003菌株的最佳的培养基:葡萄糖1.0%,玉米粉0.1%,蛋白胨0.4%,酵母膏0.5%,NaCl 1.0%,自然pH。海洋红酵母003菌株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温度22℃,摇床转速200r/min,装液量250mL瓶装50mL,接种量8%,发酵时间24h。在此条件下,菌量可达1.02×109 cfu/mL。对海洋红酵母003菌株进一步进行5L发酵罐扩大培养试验,在接种量为8%、初始pH 4.8、搅拌速率280~350r/min、通气量6L/min条件下,菌量可达1.05×109 cfu/mL。
2015年01期 v.34;No.14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强世龙;张公亮;孙黎明;侯红漫;
应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新鲜海水贝类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根据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及tl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对影响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双重PCR最佳反应体系及条件,该方法对于副溶血性弧菌纯培养物的最低检出限为2.5×102 cfu/mL,模拟污染样品的检测限为10cfu/g。对市场随机抽取的77份新鲜红螺样品、63份方形马珂蛤样品、61份菲律宾蛤仔进行检测,8h内快速检出PCR阳性样品分别为15份、8份、5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PCR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PCR阴性样品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PCR阳性样品均有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春夏两个季节里红螺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3.3%、25%,方形马珂蛤为6.7%、21.2%,菲律宾蛤仔为0、16.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快速检验海水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
2015年01期 v.34;No.14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方晓;高慧君;曹宪国;王玲;路洁;赵殿军;刘亚龙;王际辉;肖珊;
研究了不同芽孢杆菌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肠道菌群及粪便中臭味物质的影响。选择健康的海兰褐商品蛋鸡(392日龄)6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枯草芽孢杆菌、0.15%地衣芽孢杆菌、0.15%复合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各占25%)进行为期84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显著地提高了蛋鸡的只日产量,显著地降低了蛋鸡的入舍死亡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降低了破软蛋率。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的芽孢杆菌均能促进乳杆菌的生长,抑制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的繁殖,复合芽孢杆菌的作用效果最佳。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的芽孢杆菌均能降低粪便臭味物质的含量,复合芽孢杆菌的作用效果最佳。
2015年01期 v.34;No.14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庆元;张雪;朱欢;
为了减少染菌概率和人工及培养基成本,本实验提出并利用二合一培养基进行一次性移植铁皮石斛原球茎生芽生根分化。研究了培养基配方、天然添加物、激素配比、硝基氮与氨基氮摩尔比、氮含量、活性炭等因素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1/2MS培养基的硝基氮氨基氮摩尔比为4∶3、香蕉泥100g/L、蔗糖20g/L、KT 1.0mg/L、NAA 1.0mg/L、氮素10g/L、活性炭30~60g/L,铁皮石斛原球茎在此二合一培养基中能够进行一次性生芽生根分化。
2015年01期 v.34;No.14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冰;金朝霞;张宗申;
研究了有机硅季铵盐和壳聚糖季铵盐抗菌剂的抑菌活性以及两种抗菌剂复配后的抑菌性能。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季铵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32 4 mg/mL;壳聚糖季铵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浓度为0.07 mg/mL,抑菌率为99.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为0.1mg/mL。壳聚糖季铵盐与有机硅季铵盐浓度的配比为0.5∶0.5时,40℃水浴处理30min,作用于大肠杆菌20min,抑菌率达到98.68%。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壳聚糖季铵盐与有机硅季铵盐浓度的配比为0.67MIC′HACC/0.67MIC′OSQAS时,抑菌率为99.44%。
2015年01期 v.34;No.14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周学勤;王婵;王红英;
将红曲霉与不同量的酵母菌及其破碎液混合培养,研究了它们对红曲霉产红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向100mL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2mL的酵母菌液(浓度为105个/mL)共同培养5d,可获得最大量的红色素,与对照组相比,胞外和胞内红色素含量、菌体干重分别提高了41.75%、21.24%、100%;加入4mL酵母破碎液共同培养5d,可获得最大量的红色素,与对照组相比,胞外和胞内红色素含量、菌体干重分别提高了55.99%、20.87%、19.35%。
2015年01期 v.34;No.140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曹冬梅;倪长鹏;刘宇;卢熠川;许龙岩;曹际娟;
通过对肠炎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焦磷酸测序,达到快速鉴定肠炎沙门菌的目的。设计PCR扩增引物和焦磷酸测序引物,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测得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通过对肠炎沙门菌特异性基因上的30个碱基片段进行测定,可准确鉴定16株肠炎沙门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从基因序列水平上准确鉴定肠炎沙门菌,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2015年01期 v.34;No.14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程晓红;刘一峰;马红超;董晓丽;
利用铋膜修饰FTO导电玻璃电极,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溶液中痕量铅离子,考察并优化测定铅离子的工艺参数。在0.1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5.0)中,沉积电位在-1.0V搅拌富集360s,铅离子在铋膜修饰FTO导电玻璃电极上可得到最高溶出电流。铅离子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50~250μg/L,最低检出限为2.35μg/L。铋膜修饰FTO导电玻璃电极可对铅离子进行检测,而且检测结果良好。
2015年01期 v.34;No.14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寇红艳;谭凤芝;周威;王倩云;曹亚峰;
以三聚氯氰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原料,通过直接反应,制得了新型含有三嗪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最适合成工艺条件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聚氯氰摩尔比1∶1.2,无溶剂,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7.3h,在此条件下氯转化率为33.33%。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品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含有三嗪环和聚氧乙烯醚链段。产物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特性,浊点为46.0℃。
2015年01期 v.34;No.14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晶;魏莉;赵吉祥;刘娜;黄德智;
以杂多酸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78℃条件下反应24h,经过分液、干燥,合成了一类基于杂多酸的新型离子液体。采用红外、核磁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合成产物的结构;热重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其用于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在最佳条件下,乙醇的转化率和乙酸乙酯的收率分别达到94.3%和93.5%。这类新型的离子液体能够充分发挥聚醚类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和杂多酸的催化性能,是理想的酸性离子液体。
2015年01期 v.34;No.14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林咏;刘彦军;
以乙烯基硅油、乙烯基硅树脂、含氢硅树脂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150℃固化成型,制得LED封装用有机硅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对硅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有机硅树脂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硅树脂的表观黏性、透射率、耐冷热冲击性和耐热等性能。结果表明,在乙烯基硅油、乙烯基硅树脂、含氢硅树脂和含氢硅油质量比为0.13∶1.00∶0.31∶0.44、催化剂用量为0.100%的条件下,制备的有机硅树脂折射率为1.529,透光率为94%,具有良好的耐热及耐冷热冲击性能,可用于LED封装材料。
2015年01期 v.34;No.14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徐敏;崔永珠;吕丽华;王晓;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氨水为pH调节剂,H2O2为络合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过氧改性的中性TiO2溶胶。室温条件下棉织物二浸二轧制备的TiO2溶胶,于80℃预烘干20min,170℃焙烘2min。ZETA电位粒径分析结果显示,自制溶胶平均粒径在65nm左右。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和UPF测定结果显示,经溶胶整理后棉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大大提高。采用SEM对整理后棉织物进行表征,发现织物表面涂覆着比较均匀的薄膜。标准水洗实验证明,棉织物上的TiO2与织物结合牢固,10次水洗后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
2015年01期 v.34;No.14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汪苇;陈丽凤;刘素花;李洋洋;王永为;
以硝酸锌、氢氧化钠或尿素为原料,通过液相直接沉淀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片状纳米氧化锌。采用XRD、SEM和SER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沉淀剂、反应浓度对其形貌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产物氧化锌为纤锌矿结构,并具有强烈的取向生长的性质,形貌均为纳米片状产物。利用氢氧化钠可以得到球状的纳米薄片团聚体;而利用尿素的缓慢分解的特性,则可以得到单分散的氧化锌纳米片。SERS结果表明,单分散的氧化锌在782nm的激光激发下,对有机物对巯基苯胺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痕量有机物检测的基底。
2015年01期 v.34;No.14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强;刘敬肖;史非;徐龙权;刘素花;罗嘉宇;
为了提高Cs0.33WO3粒子的分散性及其涂层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对球磨和分散剂对粒子分散和近红外遮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成膜物质制备了Cs0.33WO3涂层。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和分散剂聚乙二醇-400能够显著降低Cs0.33WO3粒子的平均粒度,提高Cs0.33WO3粒子分散稳定性。其中,PVA/Cs0.33WO3和PVP/Cs0.33WO3涂层均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近红外遮蔽率,并且PVP/Cs0.33WO3涂层同时还具有最佳的附着强度。
2015年01期 v.34;No.140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徐书林;胡志强;张临安;聂铭歧;张海涛;
采用脉冲磁控溅射法在高纯石英基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石英基底上ITO薄膜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溅射气压、溅射时间和衬底温度等工艺参数条件对以石英玻璃作基底制备的ITO薄膜的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石英为基底的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在气压0.7Pa、溅射功率45 W条件下,基片温度为300℃,溅射时间为45min时,可见光透过率达83%,方块电阻达到5Ω左右。
2015年01期 v.34;No.140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杨春亮;齐亚军;
采用熔体冷却的方法制备了xSb2O3-(70-x)P2O5-30ZnO(x=0~40mol)系统无铅易熔玻璃。利用DTA、IR、XRD等方法研究了Sb2O3添加对P2O5-ZnO系统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ZnO系统玻璃中加入适量的Sb2O3,能加强玻璃的网络结构,增加玻璃的析晶活化能,抑制玻璃析晶,提高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当Sb2O3过量时,Sb2O3浓度增加,Sb3+与P5+争夺游离氧导致分相,从而诱导玻璃析晶,降低玻璃的稳定性。当Sb2O3摩尔分数为25%时,玻璃性能稳定。
2015年01期 v.34;No.14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